本报讯 12月1日,国家艺术基金2016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越调申派青年表演人才培养”结业汇报演出在至善会堂举行。国家艺术基金监督专家,河南省越调戏曲界的表演艺术家、戏曲理论家,副校长马金岭、毛健民,工会主席许述敏与广大师生一起观看演出,见证30名越调新秀的成长。我校对结项演出进行了网络同步直播。
演出开始前,毛健民在结业仪式致辞中表示,“越调申派青年表演人才培养项目”是学校获得的第一个“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六个月来,学校严格按照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要求,努力多出成果,多出人才。今天的汇报演出,是项目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繁荣越调新征程的开始,学校愿为越调戏曲文化的振兴、传承和发展做出更大贡献。项目负责人何新教授回顾了学员们的勤奋努力和可喜进步,表示将以此为新的起点,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拓展戏曲教学与研究的视野,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越调艺术的传承保护、创新传播汇聚更多力量。学员代表、越调“申派”第三代传人胡红波表达了对人才培养项目的感谢,对繁荣越调的责任担当。
30名受训学员为观众呈现了越调经典剧目《收姜维》。学员们将六个月来学习到的点点滴滴都融入到舞台上的一字一腔、一招一式。字正腔圆的唱腔、铿锵有力的台步、舒缓大方的身段,惟妙惟肖的表演为观众们奉献了一场戏曲的饕餮盛宴。
“越调申派青年表演人才培养”项目由周口师范学院和河南省越调剧团组织实施,选拔了河南、山东、河北等省份的30名学员参加学习。项目分集中培训、跟团实践、集中排演剧目三个阶段。在集中培训阶段,以申派越调经典剧目《收姜维》、《李天保吊孝》为主要教学剧目,确定了理论修养课程和技能课程,邀请了魏天葆老师、申小梅老师、谢伯樑教授、邹德旺教授等一大批表演艺术家、编剧、戏曲研究专家为学员们讲授戏曲理论知识,分享艺术人生。跟团实践阶段,实行“角色导师制”,根据《李天保吊孝》、《收姜维》剧目角色将学员分组,由教师对学员进行“一对一”角色台词、唱腔、身段等方面的教学。
演出结束,与会专家对学员们在剧目表演上的进步给予充分肯定。
|